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来源:经济日报时间:2025-04-06 10:18:46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赢得战略先机的重要举措。

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河北省阜平县,一茬茬香菇在温室大棚里茁壮成长,饱满的菌伞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村民们穿梭其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喜悦的背后,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我们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更多科学家深入生产一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对记者说,目前,阜平县的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林青宁告诉记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按照“立足国家需求、坚持市场导向、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合作共赢”的原则,通过成立科企融合发展联合体、派驻技术服务团队以及向合作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选派“科技副总”等手段,探索科研单位和农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合同是衡量科技产出情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充沛。多地针对技术合同设立指标:湖北省提出,到2026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省内落地转化率70%以上;安徽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00亿元,累计转化省内外科技成果超过10万项。

完善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而创新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的过程困难重重,研发、孵化、转化、中试、投产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先后修订多部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等,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以农业科技为例,对标产业需求的科研组织管理评价机制有待健全,评价考核制度对科技成果是否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能否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与人才队伍缺乏,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还面临公益性职责广、专业人员少的窘境。”林青宁认为。

张熠建议,要研究出台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谋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概念验证及中试熟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从各地举措来看,北京、上海试点“勤勉尽责”条款,宽容转化过程中的非主观失误,帮助科研人员卸下思想包袱;四川省推行“先确权、后转化”,允许科研人员与单位共有知识产权,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东省明确,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可以自主开展成果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不需报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这些创新实践,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构建良好生态

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产学研融合向深拓展。2024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数量达19574家。这些机构和平台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促进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通过共建创新联合体、学科交叉平台等多种方式促进科研与市场对接,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快形成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的格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魏永莲认为。

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设立实体化技术转移办公室,配备技术经理人团队,全程参与成果筛选、评估、谈判与商业化;北京大学等建立中试平台,提供资金和工程化支持,降低技术早期风险,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之路保驾护航。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公司董事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对记者说,中科海钠构建起“三位一体”深度合作生态,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实现专利互授与核心材料开发能力共享,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合肥瀚海量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合作模式以及持续的技术升级,成功将量子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公司总经理王天告诉记者,企业建立了从技术研发、原型设计、测试搭建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转化流程,并设立了跨部门协作机制和项目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高效衔接。同时,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加速技术落地和商业化进程。

魏永莲认为,要进一步畅通供需对接、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优化技术要素市场,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构建优质转化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标签: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2亿元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2亿元

据网络平台数据2025年4月5日10时18分2025年清明档档期(4月4日—4月6日)电影票房破2亿元《我的世界大电影》持续领跑《向阳·花》《哪吒之魔更多

2025-04-06 10:14:05
金价接连跳水

金价接连跳水

4月5日, 金价连续跳水 冲上热搜第一。4日,纽商所6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3035 40美元,下跌2 76%,抹去了本周早些时候的涨幅。随着全球贸易更多

2025-04-06 09:56:39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3亿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3亿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4月5日20时38分2025年清明档档期(4月4日—4月6日)电影票房破3亿元《我的世界大电影》持续领跑《向阳·花》《哪吒更多

2025-04-06 09:31:49
三亚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新名片

三亚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新名片

品尝一杯药膳茶饮鹧鸪乌梅茶、现场学习打一套八段锦、听中医讲述二十四节气顺时养生的秘诀……3月15日,正在此间举办的2025三亚中医药大会更多

2025-03-18 16:52:03
人工智能赋能阿尔茨海默症早筛 助力科学早期干预

人工智能赋能阿尔茨海默症早筛 助力科学早期干预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影响全球数千万老年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不可忽视的健康挑战。《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更多

2025-03-18 16:45:12
重庆大学发布“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

重庆大学发布“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

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会暨全国睡眠障碍筛查工作发布会于16日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更多

2025-03-18 16:43:01
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7.18小时

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7.

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会暨全国睡眠障碍筛查工作发布会于16日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更多

2025-03-18 16:40:51
湖南岳阳成立肝病诊疗中心 中西医协同破解肝病防治难题

湖南岳阳成立肝病诊疗中心 中西医协同破解肝病防

3月16日,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肝病诊疗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通过整合省级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在湘北地区首创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为岳阳及周更多

2025-03-18 16:36:44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浪莎回应郎朗吉娜代言一日游说了什么 浪莎代言人有哪些
    1月4日晚,浪莎股份公告称因合同相关条款发生变更,公司全资子公...
隋文静男友是谁颜值高吗 隋文静与韩聪走红是怎么回事
    提及隋文静这样的运动员,对关注体育的人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
驱逐出境是什么情况?吴亦凡确认被判13年案细节披露
    原创吴亦凡确认被判13年2022年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
印度电影最好看的叫什么名字?印度电影推荐榜单前十名!
    巴霍利王1、2在整理了和、、等10部精彩的印度电影后,依然被宝莱...
陈荣炼为什么愿意娶安以轩?陈荣炼安以轩怎么认识的?
    陈荣炼为什么愿意娶安以轩?一起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1、陈荣炼娶...
电影明星李凤鸣、吴京惊艳亮相第十五届长春电影节
    第十五届长春电影节近日在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隆重开幕,知名影星...
    今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