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村民家门口的卫生院——优质资源下沉 群众看病更方便
现在,这里的乡亲不出镇就能看上病、做上治疗。“离家近、环境好,治疗效果也不错,镇上就有卫生院,我们的就医方式也有了变化。”朱香亭说。
群众多了信任
乡镇卫生院升级,看病更放心
在大许寨镇卫生院诊疗室里,孔慧丽简单介绍了朱香亭女儿的情况。朱香亭女儿名叫小茉冉,前段时间突患小儿肺炎,已经在镇卫生院接受了1个星期的治疗,现在恢复很好,整个治疗过程医疗费只花了100多元。
“以前孩子生病,都会选择到县城医院看。”朱香亭说,这次她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许寨镇卫生院,“医生很负责,费用也合适,主要是方便。”
朱香亭说:“前段日子每次来镇上,都能看到卫生院在装修。这次一来,发现拍片子很方便,坐诊的专家也是县里的大夫,我就放心了。”
从县医院到镇卫生院,朱香亭的选择,正逐渐成为乡亲们常见的做法。小病家门口看,大病卫生院里也能协助。大家的信任,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在日渐提高。
为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河南省重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板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基层特色专科,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便利群众就近就医。
在太康县,当地成立了3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实行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一体化管理。县医院通过人才培养、专家派遣等方式,助力基层卫生院加强科室建设、培养医护人才。
借着政策东风,大许寨镇卫生院积极补齐短板,建立了集骨伤科、康复科于一体的中医馆,以及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等。
基层卫生院软硬件提质升级,吸引了更多群众选择就近就医。不只是在太康县一地,如今在河南省,超过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119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近60%。
医护多了保障
完善激励举措,基层人才越聚越多
把脉问诊、开方、推拿……一上午,孔慧丽没有一刻停歇,到中午12点下班,她已看了15名患者。看着孔慧丽不停忙碌的身影,患者竖起了大拇指:“孔医生年纪轻轻,医疗技术真不赖。”
33岁的孔慧丽是太康县本地人。2014年,她考取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基层医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学杂费全免,读完4年本科后,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免费规培3年,然后和太康县卫生健康委双向选择,来到大许寨镇卫生院,成为该院第三名拥有本科学历的医生。
大学生到乡镇工作,待遇怎么样?
“在岗在编,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我还挺满意的。”孔慧丽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曾经,乡镇医疗机构因待遇差、发展受限及资源匮乏等问题,面临人才招募难、留任难的挑战,长期制约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投身基层、服务乡村,河南省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的保障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医倾斜。
谈到发展空间,孔慧丽也有信心:“特招到乡镇卫生院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取得医学本科学历的特招专科生,都纳入了人才编制管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晋升高级职称时,外语、论文、工作量不作硬性规定……”
改革激发了像孔慧丽这样的医学人才服务基层的热情与动力。
“据统计,河南省已为基层引进2万多名医学毕业生,2025年再度特招3200名医学毕业生,他们将主要服务于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侯红说。
政策暖了人心
村医上门巡诊,家门口拿药直接报销
在大许寨镇葛花李行政村卫生室,记者碰到了刚刚从村里巡诊回来的大学生村医杨芳芳。
“我是通过大学生招录来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已经干了快两年。”放下药箱,杨芳芳和记者唠了起来,“除日常坐诊外,我在这里还负责给村民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工作,每月工资差不多4000元。”
“我负责的村有2100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有近300人。”杨芳芳说。
现在,杨芳芳每周都要到村里巡诊一次,对行动不便的村民还会定时联系,上门送医送药。
村卫生室里,也能用医保了。
巡诊结束,杨芳芳回到村卫生室坐诊,开始给前来就诊的村民诊疗。一旁,卫生室的办公电脑、诊查床、身高体重测试仪、输液椅等10余种设备摆放整齐。
“这些都是县里配的,能做20多项检查,满足一般疾病的诊疗没问题。”杨芳芳介绍。
村卫生室实施门诊医保直接报销,满足更多村民看病拿药需求,“现在卫生室里预备了200多种常用药,都在医保目录里。”杨芳芳说。
村卫生室里用医保,给群众带来哪些便利?
“叔,给你开了7天的药,总共13.38元,医保报销60%,个人需支付5.35元。”杨芳芳把药递给村民张坤志说。
“以前我们要想用医保,只能搭顺风车或者骑车去10公里以外的镇上,如今在村卫生室花几块钱就把病看了,很方便。”接过药,张坤志满意离开。
织密乡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强化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目前,河南省共有5.3万个村卫生室纳入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定点。
标签:
相关阅读
-
07-19
-
07-19
推荐阅读
-
-
2024年中国无线电测向联赛总决赛在江西宁都举行
 7月14日,2025年中国无线电测向联赛(宁都站)暨2024年中国无线电测向联赛总决赛在县体育中心开幕。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主席任更多
2025-07-19 16:22:21
-
-
“爽爽贵阳 活力乌当” 乌当区亮相《300秒看家乡》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委书记王鸣明走进《300秒看家乡》节目,与观众一同领略自然风光、感受人文魅力、畅享悠闲时光!  乌当更多
2025-07-19 16:18:08
-
-
吴桥县亮相《300秒看家乡》 千年杂技韵·万象焕新程
 近日,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欣走进《300秒看家乡》节目,带领观众一同走进有着悠久杂技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魅力吴桥。&更多
2025-07-19 14:34:30
-
-
“天坑秘境 民歌之乡” 陕西省镇巴县亮相《300
最近,全国多地都在经历高温天气,白天酷暑难耐。为了让市民和游客能有更好的体验,多地景区依据自身特色,打造不同的夜游场景。在江苏无锡更多
2025-07-13 11:02:20
-
-
“避暑胜地 锦绣原州” 原州区亮相《300秒看家乡》
记者今天了解到,国家标准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外资企业委员已达3333人次,占委更多
2025-07-13 10:59:07
-
-
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官方承诺为安全
2025年买车看智驾,智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智驾可分为L1-L5五个级别,其中L4可简单理解为在特更多
2025-07-13 10:48:22
-
-
一朵“母亲花”链动大产业 湖南祁东黄花菜香飘“
盛夏七月,中国黄花菜之乡湖南衡阳祁东县迎来收获季。清晨的田野间,农民娴熟采收金黄花苞。这朵古人寄托母爱的忘忧草、今人眼中的中华母亲更多
2025-07-13 10:46:06
-
-
沙漠里养出“澳龙”?新疆这座小城让荒漠变“虾塘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麦盖提县的盐碱滩上,一汪汪湛蓝的虾塘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塑料大棚里的澳洲淡水龙虾正挥舞着红彤彤的螯足。更多
2025-07-13 10:50:10
时尚热图
热门标签
精彩放送
-
07-20
-
07-20
-
07-20
-
07-20
-
07-20
-
07-20
-
07-20
-
07-20
-
07-19
-
07-19
-
07-18
-
07-18
-
07-18
-
07-18
-
07-18
-
07-18
-
07-18
-
07-18
-
07-18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7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6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4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今日必看
-
精彩话题
-
今日推送
- 【外贸大省调研行】应变求新看广东
- “天坑秘境 民歌之乡” 陕西省镇巴县亮相《300秒看家乡》
- 时髦新“夜”态、“室内版”新兴运动……消费“新宠”激活夏日经济活力
- 我国标准化工作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全国技术委员会外资企业委员达3300余人次
- “避暑胜地 锦绣原州” 原州区亮相《300秒看家乡》
- 沙漠里养出“澳龙”?新疆这座小城让荒漠变“虾塘”
- 比亚迪率先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官方承诺为安全兜底
- 一朵“母亲花”链动大产业 湖南祁东黄花菜香飘“一带一路”
- “外卖大战”为何卷土重来,即时零售将走向何方?
- (活力中国调研行)“小快递”带来“大电商” 江西横峰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阿尔山“清凉经济”吸引中外游客
- 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上半年各地出台政策超340条
- 新疆迎暑期旅游热 自驾游“多线开花”
- 广西自贸试验区创新监管模式 助力国际羽绒加贸中心建设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开幕
- 中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 广西百色启动芒果营销季
- “六盘山牛肉”推介大会走进银川 引爆消费热潮
- 13国专家在海南交流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
- 智能机器人“灵犀”现身绿色算力大会 行业成果发布
- 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列全球第七 大港谋变再造新推力
- 中越边境智慧口岸进入联调联试 为跨境贸易注入新动能
- 自主设计建造!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交付
- 专家学者聚广西北海 探究人工智能赋能特种设备安全新路径
- 浙江历史经典产业“绽放”大阪世博会
- 新疆吐鲁番市举办2025年吐鲁番葡萄品牌宣传暨产品推介大会
- 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上半年各地出台政策超340条
- 第22届长春汽博会开幕 聚焦汽车产业新技术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开幕
- 汕头市长率团访泰谋合作
- 各方搭桥助高校毕业生“奔县”
- 新疆迎暑期旅游热 自驾游“多线开花”
- 离境退税政策激发入境消费新活力
- (经济观察)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打通“最后一公里”
- 广西自贸试验区创新监管模式 助力国际羽绒加贸中心建设
-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撑起发展脊梁 中国基建跑出高质量的中国速度
- 中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 广西百色启动芒果营销季
- 万名游客游花海 额尔古纳打造“油菜之乡”特色文旅IP
- 广东开启超200场暑期夜间主题消费活动
- 从现代农业到文旅康养 台湾、周宁共谋合作新机遇
- 湖北枝江:以“梨”为媒铺就乡村振兴路
- 长春汽博会观察:车企竞相“炫技” 服务智慧出行
- 第三届链博会实现全馆绿色供电
- “六盘山牛肉”推介大会走进银川 引爆消费热潮
- 智能机器人“灵犀”现身绿色算力大会 行业成果发布
- 13国专家在海南交流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
- 财政部下达1.97亿元支持洪涝、台风灾后农业生产救灾
- 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列全球第七 大港谋变再造新推力
- 财经观察:多向发力迎峰度夏 能源保供有实招